信息索引号 00250000-9/2025-3359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司法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5-07-08 发布日期 2025-07-08
附件
关联类型
【负责人解读】《杭州市拱墅区律师进社区工作考核及补贴发放办法》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 2025-07-08 10:07:12 点击率: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律师进社区工作,明确考核标准与补贴发放流程,确保公共法律服务落地见效,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我区制定了《杭州市拱墅区律师进社区工作考核及补贴发放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核心内容解读如下:

一、《办法》出台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杭州市持续深化“律师进社区”工作,旨在通过律师专业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为衔接市级政策要求(杭司〔2024〕75号文件),我区结合实际,对现行考核机制和补贴标准进行规范,通过“量化考核+绩效补贴”的方式,激励社区律师履职尽责,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

二、考核及补贴发放对象

《办法》明确,考核与补贴对象为全区各社区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以下统一简称“社区律师”)。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考核实行“基础分+加分项”机制,总分由基础履职(82分)、满意度评价(18分)、加分项三部分构成,具体如下:

(一)基础履职(82分)

按季度评估、年度考核,重点围绕四项核心任务:

1.实地值班服务(52分)

要求:每周实地服务1次(每次半天),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纠纷调处等服务,全年按52周计算。

评分:每次值班完成“浙里办”线上打卡和纸质签到各得0.5分,全年累计满分52分

2.走访法律服务(12分)

要求:每月至少走访1次辖区内市场主体或居民户,提供法治体检、纠纷调处等服务。

评分:每次走访得1分,每月最高1分,全年累计满分12分。

3.法治宣传(12分)

要求: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法治宣传或讲座。

评分:每组织1次得3分,每季度最高3分,全年累计满分12分。

4.案例上报(6分)

要求:每年至少上报1篇格式规范的“以案说法”案例。

评分:完成上报得6分,未上报则不得分。

(二)满意度评价(18分)

由司法所结合日常检查及社区负责人反馈,按季度评价:

满意4.5分/季度;良好3分/季度;普通1.5分或不赋分/季度

比例限制:满意数不超过所在镇街村社数的10%(非整数向上取整);普通数不低于10%(非整数向上取整)。

全年累计满分18分(4个季度总分)。

(三)加分项

社区律师可自主申报,经社区确认、司法所初审后报区司法局审定,具体包括:

1优秀案例上报:工作信息或案例被市级及以上部门录用的,每篇加2分(无上限)。

2矛盾纠纷调处:年度调解成功数超8件的,每增加1件加0.5分(最高5分)。

3)加强宣传工作年度法治宣传/讲座总数超过8次的,每增加1次加0.5分最高4分)。

4)社区法律服务:为社区提供书面法律意见被采纳超4件的,每增加1件加0.5分(最高5分)。

5重大案件化解:化解重大信访案件或参与行政纠纷调处,每化解1件加2分(最高6分)。

四、补贴资金来源与发放标准

(一)资金来源

补贴经费按12000元/社区/年统筹,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

(二)发放标准

根据年度考核总分排名分三档发放(基础分+加分项):

第一档:总排名前10%(含最后1名,非整数向下取整),按14000元/年发放;

第二档:总排名10%-90%(不含前10%最后1名和90%第1名),按12000元/年发放;

第三档:总排名末10%(含90%第1名,非整数向下取整),按10000元/年发放。

不满一年的情况:按照12000元/年52次的标准,按值班次数计算补贴金额。

五、考核与补贴发放流程

(一)季度评估(每年4次)

每季度结束后,司法所查《值班登记表》并核查“浙里办”签到记录,填写《考核季度评估表》,报区司法局律科。

(二)年度考核(每年1次)

加分申报:每年1月10日前,社区律师向司法所提交上一年度《加分申报表》及证材料。

年度评分:1月20日前,司法所结合季度评估、社区反馈及加分情况,完成年度赋分报律科,区司法局审核后根据最终考核结果发放补贴。

考核周期:每年1月1日-12月31日。

社区律师在为结对社区提供本办法规定的基础性法律服务时,不得再额外收取费用和实物

六、其他说明

《办法》由拱墅区司法局负责解释,自2025年810日起实施。

相关附件(考核表、申报表等)可通过“杭州·拱墅”门户网下载或司法所领取,具体操作可咨询各司法所、区司法局科。

七、解读单位

解读机关:杭州市拱墅区司法局  

解读人:祝华(局长)

解读科室:律师工作管理科

咨询电话:0571-89507849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负责人解读】《杭州市拱墅区律师进社区工作考核及补贴发放办法》政策解读

索引号

00250000-9/2025-33597

公布日期

2025-07-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司法局

关联类型

政策原文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律师进社区工作,明确考核标准与补贴发放流程,确保公共法律服务落地见效,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我区制定了《杭州市拱墅区律师进社区工作考核及补贴发放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核心内容解读如下:

一、《办法》出台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杭州市持续深化“律师进社区”工作,旨在通过律师专业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为衔接市级政策要求(杭司〔2024〕75号文件),我区结合实际,对现行考核机制和补贴标准进行规范,通过“量化考核+绩效补贴”的方式,激励社区律师履职尽责,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

二、考核及补贴发放对象

《办法》明确,考核与补贴对象为全区各社区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以下统一简称“社区律师”)。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考核实行“基础分+加分项”机制,总分由基础履职(82分)、满意度评价(18分)、加分项三部分构成,具体如下:

(一)基础履职(82分)

按季度评估、年度考核,重点围绕四项核心任务:

1.实地值班服务(52分)

要求:每周实地服务1次(每次半天),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纠纷调处等服务,全年按52周计算。

评分:每次值班完成“浙里办”线上打卡和纸质签到各得0.5分,全年累计满分52分

2.走访法律服务(12分)

要求:每月至少走访1次辖区内市场主体或居民户,提供法治体检、纠纷调处等服务。

评分:每次走访得1分,每月最高1分,全年累计满分12分。

3.法治宣传(12分)

要求: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法治宣传或讲座。

评分:每组织1次得3分,每季度最高3分,全年累计满分12分。

4.案例上报(6分)

要求:每年至少上报1篇格式规范的“以案说法”案例。

评分:完成上报得6分,未上报则不得分。

(二)满意度评价(18分)

由司法所结合日常检查及社区负责人反馈,按季度评价:

满意4.5分/季度;良好3分/季度;普通1.5分或不赋分/季度

比例限制:满意数不超过所在镇街村社数的10%(非整数向上取整);普通数不低于10%(非整数向上取整)。

全年累计满分18分(4个季度总分)。

(三)加分项

社区律师可自主申报,经社区确认、司法所初审后报区司法局审定,具体包括:

1优秀案例上报:工作信息或案例被市级及以上部门录用的,每篇加2分(无上限)。

2矛盾纠纷调处:年度调解成功数超8件的,每增加1件加0.5分(最高5分)。

3)加强宣传工作年度法治宣传/讲座总数超过8次的,每增加1次加0.5分最高4分)。

4)社区法律服务:为社区提供书面法律意见被采纳超4件的,每增加1件加0.5分(最高5分)。

5重大案件化解:化解重大信访案件或参与行政纠纷调处,每化解1件加2分(最高6分)。

四、补贴资金来源与发放标准

(一)资金来源

补贴经费按12000元/社区/年统筹,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

(二)发放标准

根据年度考核总分排名分三档发放(基础分+加分项):

第一档:总排名前10%(含最后1名,非整数向下取整),按14000元/年发放;

第二档:总排名10%-90%(不含前10%最后1名和90%第1名),按12000元/年发放;

第三档:总排名末10%(含90%第1名,非整数向下取整),按10000元/年发放。

不满一年的情况:按照12000元/年52次的标准,按值班次数计算补贴金额。

五、考核与补贴发放流程

(一)季度评估(每年4次)

每季度结束后,司法所查《值班登记表》并核查“浙里办”签到记录,填写《考核季度评估表》,报区司法局律科。

(二)年度考核(每年1次)

加分申报:每年1月10日前,社区律师向司法所提交上一年度《加分申报表》及证材料。

年度评分:1月20日前,司法所结合季度评估、社区反馈及加分情况,完成年度赋分报律科,区司法局审核后根据最终考核结果发放补贴。

考核周期:每年1月1日-12月31日。

社区律师在为结对社区提供本办法规定的基础性法律服务时,不得再额外收取费用和实物

六、其他说明

《办法》由拱墅区司法局负责解释,自2025年810日起实施。

相关附件(考核表、申报表等)可通过“杭州·拱墅”门户网下载或司法所领取,具体操作可咨询各司法所、区司法局科。

七、解读单位

解读机关:杭州市拱墅区司法局  

解读人:祝华(局长)

解读科室:律师工作管理科

咨询电话:0571-89507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