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50050-0/2025-336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卫健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25-07-21 | 发布日期 | 2025-07-21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25-07-21 11:37:56 点击率:
一、风险预警
依据既往和近期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国内外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信息,开展了7月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7月份需重点关注登革热疫情,一般关注高温中暑。
二、防控措施
(一)登革热疫情
1.积极开展以清理积水、整治环境卫生和灭蚊消杀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动员辖区群众自觉对家庭内和房前屋后的花瓶、花盆、水缸等积水容器进行管理,翻盆倒罐;重点针对公共绿化带、下水道周边等区域进行积水清除、垃圾清理;强化提升监测人员专业水平和辖区蚊媒监测质量,定期开展消杀,进一步降低蚊媒密度,确保监测全覆盖。
2.强化首诊责任与监测敏感性。对2周内有境外旅行史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的发热病人以及没有流行病学史但血常规检测两系减低的病人要进行登革病毒NS1抗原初筛;各医疗机构要扩大监测范围,开展登革热病例监测全员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登革热病例监测意识;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及分诊流程规范、诊所违规诊治等情况要加大监督力度,若因病例未及时发现而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依法追究责任。
3.规范处置疫情。加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应急处置准备,强化人员培训,配齐设施装备,做好应急值班值守,一旦发生登革热疫情,及时科学、规范开展疫情处置,指导做好防蚊灭蚊、病例搜索、溯源协查工作。
4.强化部门联动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主动加强与出入境检验验检疫、文化旅游、商务、教育等部门协作,及时沟通疫情信息,加强指导。
5.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借助各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蚊媒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广泛宣传登革热的发生、传播、早期症状、危害及防治等基本知识,确保防蚊、灭蚊的知识和方法家喻户晓,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二)高温中暑
1.落实联防联控。建议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确定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适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防范提示;卫健部门组织协调高温中暑者的诊断医疗救治,加强与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督促企业采取停止正午高温期间露天作业,车间、工地设置防暑降温饮料供给点等措施,严防高温中暑病人出现。
2.加强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同时通知同级气象业务单位,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3.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一旦发现疑似高温中暑病例,立即转移至阴凉地点并拨打救援电话。
4.重点人群应做好卫生防护措施。接触高温作业的工人,应提前备足饮用水、防中暑药品和器材等,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性服药。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应急管理
|
应急预案及处置
|
索引号
00250050-0/2025-3361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5-07-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卫健局
一、风险预警
依据既往和近期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国内外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信息,开展了7月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7月份需重点关注登革热疫情,一般关注高温中暑。
二、防控措施
(一)登革热疫情
1.积极开展以清理积水、整治环境卫生和灭蚊消杀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动员辖区群众自觉对家庭内和房前屋后的花瓶、花盆、水缸等积水容器进行管理,翻盆倒罐;重点针对公共绿化带、下水道周边等区域进行积水清除、垃圾清理;强化提升监测人员专业水平和辖区蚊媒监测质量,定期开展消杀,进一步降低蚊媒密度,确保监测全覆盖。
2.强化首诊责任与监测敏感性。对2周内有境外旅行史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的发热病人以及没有流行病学史但血常规检测两系减低的病人要进行登革病毒NS1抗原初筛;各医疗机构要扩大监测范围,开展登革热病例监测全员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登革热病例监测意识;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及分诊流程规范、诊所违规诊治等情况要加大监督力度,若因病例未及时发现而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依法追究责任。
3.规范处置疫情。加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应急处置准备,强化人员培训,配齐设施装备,做好应急值班值守,一旦发生登革热疫情,及时科学、规范开展疫情处置,指导做好防蚊灭蚊、病例搜索、溯源协查工作。
4.强化部门联动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主动加强与出入境检验验检疫、文化旅游、商务、教育等部门协作,及时沟通疫情信息,加强指导。
5.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借助各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蚊媒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广泛宣传登革热的发生、传播、早期症状、危害及防治等基本知识,确保防蚊、灭蚊的知识和方法家喻户晓,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二)高温中暑
1.落实联防联控。建议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确定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适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防范提示;卫健部门组织协调高温中暑者的诊断医疗救治,加强与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督促企业采取停止正午高温期间露天作业,车间、工地设置防暑降温饮料供给点等措施,严防高温中暑病人出现。
2.加强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同时通知同级气象业务单位,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3.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一旦发现疑似高温中暑病例,立即转移至阴凉地点并拨打救援电话。
4.重点人群应做好卫生防护措施。接触高温作业的工人,应提前备足饮用水、防中暑药品和器材等,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性服药。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